Logo Lausanne musées

Les Nouvelles Vagues taïwanaises

Cinémathèque suisse

2025/11/1 - 2025/12/31

台湾新浪潮

(重温)台湾电影新浪潮

台湾的新浪潮电影,与街头电影一样,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带来了一股自由之风。事实上,在戒严四十年之后,民主运动在台湾岛内轰轰烈烈地进行,而国家电影制片厂——中影制片厂——正处于危机之中,试图重振那些厌倦了类型片(爱情片、宣传片、武侠片)的观众的兴趣,并为年轻电影人提供了机会,他们很快便在岛内声名鹊起,并在海外获得了认可。

但我们谈论的究竟是哪一波新浪潮?侯孝贤、杨德昌和蔡明亮的名字已崭露头角,而在美国崭露头角的李安则被视为局外人。这场运动经历了两个阶段,其影响至今犹存。1982年和1983年,两部集体电影《我们的时代》《三明治人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票房成功,奠定了追求现实主义的年轻一代电影的基石——同年,侯孝贤的《家乡的草青青》开启了这一转型。十年后,随着戒严令的解除,中影厂重启了电影竞赛,李安和蔡明亮从中脱颖而出。

许多人为这种新电影的出现做出了贡献:年轻的编剧萧野、吴念真,还有与侯孝贤合作拍摄《风柜男孩》的作家朱天文;影评人在捍卫和推广这些电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比如反对审查《三明治人》的杨士奇和不知疲倦的宣传大使、后来的制片人焦裕禄;明星张艾嘉让杨德昌开始导演生涯,并出演了他的处女作以及《我的少年时代》的最后一集。第一波浪潮在模仿与独特之间蓬勃发展:张北征的《少年逃犯》 (1984)讲述了一个年轻逃犯的故事,陈坤厚的《意外》 (1983)选择了苦乐参半的编年史,杨德昌的《恐怖分子》(1986)通过描绘台湾社会的尖锐肖像创造了一种审美断裂。

20世纪90年代,他的电影在社会批判方面变得更加尖锐( 《霓虹神起义》 《麻将》 《超级公民柯》 《天使的尘埃》),在张艾嘉( 《小雨》 )、张德培( 《悄悄话》 )和王绍迪( 《外婆和她的鬼魂》)的演绎下,他的电影也变得更加女性化。他进军喜剧领域,无论是音乐剧《洞》 、荒诞片《热带鱼》、家庭片《甜蜜蜜》还是探讨LGBTIQ+议题的《伴郎》 《蓝色大门》。

21世纪初,杨德昌的代表作《一一》和侯孝贤执导的《千禧曼波》(舒淇主演)在海外获得了评论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,但在本土却遭到冷遇,标志着新浪潮电影与曾经支持它们的观众的决裂。然而,最近,新一代台湾电影爱好者正热切地重新发现这些新浪潮电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