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Lausanne musées

Cinéma Queer

Cinémathèque suisse

2025/5/1 - 2025/6/29

酷儿电影

酷儿电影:可见即存在

尽管以酷儿为主角或质疑性别认同和性取向的作品在各地蓬勃发展,但 LGBTIQ+ 群体的权利在许多国家继续受到蔑视,并且在恐跨性别和恐同心态持续增强的情况下出现倒退。因此,在我们看来,组织一次酷儿电影回顾展不仅是为了提醒我们从未获得过的自由,也是为了提醒我们酷儿在第七艺术中出现的时间是近期的,几乎与不到三年前瑞士“人人婚姻”法案生效的时间一样近。

因为这次回顾展,或者更确切地说,这些回顾展确实关系到可见性。这一重要的周期将分两个阶段进行:第一部分被视为一次电影史之旅,而第二部分计划于 2026 年 5 月和 6 月举行,将提供当代视角。这个双重项目旨在反映电影中酷儿形象的演变,质疑身份识别模式,同时也强调少数群体内部的不平衡——顺性别者、男同性恋者和白人男性比女性、女同性恋者、跨性别者和种族群体占据更多的屏幕空间。

尽管每部电影都有其重要性——就其时代、制作、成功和/或独特性而言——但所选的电影并不详尽,也不构成另一个万神殿的里程碑。这些作品通过对话勾勒出另一部电影史的轮廓;我们试图隐藏和保密的故事;那些被隐形的人的故事。

如果说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酷儿角色都不存在,或者注定要充当喜剧角色、反派、病人,或者更糟的是,三者兼具。那么幸运的是,我们不必等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——石墙暴动和性解放时期——才找到更加多样化的代表。 《克里斯蒂娜女王》 (1933 年)就证明了这一点,其中葛丽泰·嘉宝偷偷地吻了情人的嘴唇,这是一个机械而日常的手势,概括了他们同性恋关系的性质,由于没有主题化而变得平常。

尽管经历了无数的审查(从好莱坞海斯法典到 2018 年肯尼亚电影《拉飞奇》在其国家被禁),酷儿电影仍在第七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。与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相关,这些彩虹反射并不总是体现代表性的理想,特别是在其漫画维度上,但它们对可见性形式的贡献与可能的识别性一样多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我们在未来几个月邀请您参加的历史之旅包含支持。在洛桑市的支持下,我们将很高兴提供一系列与多位酷儿个人和协会合作建立的框架,电影资料馆对此表示感谢,其中包括 Agnodice、Familles arc-en-ciel、Ekivock、L-Check、les Klamydia's、Lilith、LWORK、PlanQueer、Rainbowspot 和 VoQueer。

洛桑的 LGBTIQ+ 政策

洛桑市通过其 LGBTIQ+ 政策,很高兴能与瑞士电影资料馆的首届酷儿电影系列合作。本次回顾展展出了 40 多部电影,探索了西方电影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到 21 世纪 10 年代的一段历史,这是 OSAIEGCS 少数群体(意为“性取向和情感取向、性别认同和表达、性特征”)在电影中表现的数量和质量的关键点。

这次回顾展恰逢洛桑市的 LGBTIQ+ 行动与可见度月,今年的主题是历史与档案。考虑到这一点,瑞士电影图书馆和 LGBTIQ+ 政策希望重点介绍两部纪录片,并与洛桑的几个 LGBTIQ+ 协会合作,举行圆桌会议讨论这两部纪录片。

此次专门针对酷儿电影的系列展映是建立理想的虚拟电影库、(重新)发现 LGBTIQ+ 亚文化的一部分的独特机会。我们希望你有很多感触
通过观看这些影片并参加这两个月组织的活动。多样性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强大。我们可以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公平、更加安全、更加尊重的社会。

回顾展中的其他影片

这部回顾展跨越了近一个世纪的电影史——从 1930 年科克托的《诗人之血》到 2018 年瓦努里·卡希乌的肯尼亚电影《拉飞奇》 ——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以酷儿角色和人物为特色的电影。这些作品涵盖了从流行电影《假象笼》 (爱德华·莫利纳罗,1978 年)到更私密或更激进的短片《天蝎座崛起》 (肯尼斯·安格,1963 年)或《魔鬼的手》 (克莱奥·于贝尔曼,1986 年)等,让我们反思酷儿形象的演变,并对认同模式提出质疑。